在很多人的眼中,张祖英是一位细心而周到的人,因为他可以在各方的配合下把四进四出、长达一个多月,涉及全国33个省区市,有数千幅作品参展的第三届中国油画展操持得近乎完美无缺,近乎皆大欢喜。只有我知道,与此同时我的父亲正因癌症在医院手术,他没有时间前往,放弃了他作为女婚的职责,我的家人无法领略他的细心与周到。在我的眼中他也绝对是个粗枝大叶的人,他可以在被邀前往南非的旅途中丢失护照而滞留在新加坡不能成行,他可以因为丢失和遗忘自家的名月匙站在家门口打电话向我求助。在很多人的眼中张祖英是一个未雨绸缪的人,能够把中国油画学会的展览计划和推动工作预先筹划得极其妥中占;而在我的限中他是一个对家庭没有规划的人,他甚至不能旁顾北京房价的飞漲,而当难以承受之时,方才感到没有为自己在城里安排好一个方便作画和生活的居室。可叹可悲的是,只有当他卧病在床一由于展前的紧张和不断的操劳,
他已经三次胃出血、两次肠梗阻一他才能真正回归这个家庭,我也才能真正感到他是属于我的,而这样短暂的平静和痛苦的亲密,又有多么的悲凉。有所不为方有可为之,张祖英就是这样永远把集体的事情看得比自己的事情重要;永远把中国油画的大蓝图看得比他个人发展的小蓝图重要,在得失之间,在忠孝两难中他会有着双重的忧伤。在当下的中国,人生的价值体系常常倾斜到掠夺别人成就自己的状况,他却在别人的费解和我的理怨中无怨无悔,于是我只能在真正的崇敬和不甘的无奈中与他相伴相依。
単竟岁月无情,我劝他给自己留下些许时间,圆他自己一个完整的梦,他却犹疑着,对我说,“我就像行进的车轮,难由自己,中国油画学会可以比喻成我养大的孩子,母亲看着孩子长大,欣慰胜过辛普”。我也许无力改变他,他说能够和这些他崇敬的老先生一起,与同道共同奋斗,创造出中国油画的今天,已经是他的荣幸。多年来,在张祖英对中国油画事业的孜孜以求和对家庭乃至自己健康敷衍的对比之中,我l光然意识到:张祖英是为中国油画事业而生、而活的人。他的人生里种下了太多的中国油画情结,而这个情结也只能紧紧地扣住我,这也许正是他和我人生的幸运,也许正是他和我人生的悲哀。
在张祖英筹划自己的画集时,征询我关于他绘画精神的总结,我思考少顷,便说出宁静致远”四个字。无论他是否采纳,这就是我对他为人和绘画的理解。宁静是他的潜质,致远是他的追求。张祖英的画就是他人生追求的记最,他的每张画因为有着内在的情感,而具有分量。当画集在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读懂他的襟怀,而且当你了解了他的生活,才会觉得用心和情感来创作是多么有意义。这些创作在我看来尤为珍贵,它们是张祖英奉献精神的凝聚,是他忙里偷“闲”的结晶。我想对张祖英说的是,流年似水,人生匆匆,多留些时光倾注在自幼钟爱的绘画里,为你自己的人生留下更多更好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