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最新出版

创作体会与探索
来源:艺术家提供 | 作者:孙嘉成 | 发布时间: 2018-02-06 | 2055 次浏览 | 分享到: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正是立足于人民大众的文艺方向,要我们观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这就是我们创作的精神思想。

很多人在讲“现代观念”,搞形式探索,寻找自我,创作个人风格;而没有了艺术信仰、人文情怀,找来找去总在“文化”中消费,到头来连自己的艺术方向都找不到了。“观念”这个词害人不轻啊!我也曾在这样的思潮中被影响动摇过,幸好在对西方大师作品认真研究时得到了肯定,坚定了自己写实主义信念。

美国美术史学家亨德里格·威廉·房龙在西方美术史中写道:“一个艺术家的伟大或平庸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发现力和表现力,艺术家还承担着一些普通公众无需承担的职责。他们不能目光短浅,而必须在人际关系中、个体灵魂的深处以及美丽的风光中挖掘出有着永久价值的东西。”

研究绘画创作并不是华丽的外表和单纯的技法,而是画的本体意境,画中题材的实际意义是提升绘画品质的关键,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感情不能被复制,更应强调绘画本体语言、精神性、油画性。绘画艺术家要具备先天超凡的审美能力和创作热情,还要有人文品格和精神气质。

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学什么东西不能照搬,要学习他人的精神,感悟创新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经过多年对绘画技法和理论研究下,我先后创作了油画《永不溃决的心坝》2002、《理想之源》2003、《阶梯》2003、《北京的春天》2006、《城市有我更精彩》2006、《情系京城》2008、《大爱无疆》2008、《进军黑带》2009、《红星照耀中国—巾帼英姿·系列》2009-2011、《牧羊人的微笑》2011、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齐桓公称霸》2012、《北京环卫》2013、《同心同力》2014等作品。这些作品记载着我的艺术成长,记载着时代的进步与变化。

要做好一门学科,并不是偶然的事情,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天才是专学而自悟,是要用一生的热情去追求,去完善一个尽能完美的梦。

油画这门学科要真正在中国扎根发芽,就要把它融入到中国传统的审美之中,从中国的传统思维逻辑去思考。

1956年毕加索(1881-1973)说:“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要论艺术,第一就是中国人有艺术……而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出神入化的艺术真谛与大气平和的审美观念的莫过于中国画了。”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何乐为先生著在《中国发现·艺术的品位》前言中这样评写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注重的是“神韵”。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强调“意境”的表现,宁可失形,不可伤神;而精神的蕴藉又尚内省,轻外露。因此,中国艺术最大的精神内核就是“东方的贵族精神”,强调心灵的高贵。

  • 艺术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积极响应“中国梦·文化梦”的号召,全面推进文化市场和收藏市场双向交流与合作,传播我国特色文化,实现理想的文化梦,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同时为了推动文化艺术市场化进程,最大力度宣传展示中国当代文化名家的时代风采和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