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希孟从一个不谙世务,又无实践经验的小青年成长为一名主持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主编《国家“七五”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验收评价报告》、《中国图书馆和情报结构名录大全》、《图书情报工作文库》等大型参考书3000余万字,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科技大学等多校兼职的教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研究馆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图书馆学科主编的中国图书馆界的顶级学者,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想与努力想必只有他自己才能说得清吧!能够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尽微薄之力,实现了其“上路”时的初衷和愿望,一方面,固然有个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得到多方支持和帮助的结果。
尽管行政事务、业务工作、学术活动、教学任务如此繁忙,辛希孟一刻也没有忘记科研工作,把它视为生命的需要。他多年潜心于图书情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著作等身、硕果累累。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以来,辛希孟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部(省)级研究课题10余项。独著与合著《智力资源开发与文献工作经济效果》、《图书情报工作概论》等10余部,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及其他多项冠名荣誉奖项。在全国,他率先提出文献经济学理论,1980年首次发表《试论文献工作的经济效果问题》。明确指出,为提高文献使用价值而充分利用劳动工时,文献合理布局、定额管理等6大建议。另一篇关于论述文献经济理论基础与文献情报发展战略内容的论文——《试论文献情报工作经济效益问题》和八十年代以来发表的论述文献信息工作在科研、国民经济和文教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等关于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图书情报事业改革开放及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著述,在文献信息领域均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为了探索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道路,他身体力行、殚精竭虑,付出了很大心血。
辛希孟在任中央国家机关和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兼编译出版委员会主任期间,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继续教育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由他主持和参与的年会、专题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等数以百计,多次接待美、英、德、日和港、台地区的学术团体。并率先在1987年与美国华人图书馆协会建立姊妹学会关系,举办了首届中美期刊管理研究班,曾先后赴苏(俄)、英国和港、台地区进行专业考察和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锐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