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最新出版

浅谈书法——对书法创新的几点认识
来源:艺术家提供 | 作者:朱华成 | 发布时间: 2018-02-05 | 1366 次浏览 | 分享到:
书法是书法家的创作。书法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是书法家赋予文字一种美的意义。

首先,我试就书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书法是书法家的创作。书法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是书法家赋予文字一种美的意义。书法的发展历史,是由历代有成就的书法家们,认真继承、不断创新所谱成的,可以这样说,历代每一个大书法家的艺术风格,,都是继承后再加创新的成就。文字的字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繁而简,书法就是随文字的发展渐趋丰富,我觉得这都是创新。同是学书,张芝有张芝的风格,张旭、怀素等也都有他们的风格,这种风格,实际上就是他们各自创新的结果。从隋到唐初,诸家楷书风格,到盛唐出现了颜真卿的书风,不就是特大的一种突破吗?不创新怎么能有突破呢?我认为学习书法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创新,不创新就会僵化,就会失去生命力。但是,创新不能离开传统,关起门来搞标新立异。因为书法这门艺术,经过三千多年的递嬗衍变,形成一套自身特有的艺术发展规律。

历史上书法家们,继承着前代书法家的法度规矩并加以总结和创新,才使书法艺术这棵大树,枝分条敷纷繁葱郁,显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没有传统基础的书法,不是中国的书法,也丧失了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尽管传统书法有些技法和说法,在今天看来,是需着重研究和探讨的,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可以不要传统了。有些人搞个人 探索,认为不与人同,就是创新,他们不读书法理论,不了解书法历史,不临碑帖,他们还认为临碑帖是复古、守旧,是倒退,他们专搞不与人同,完全丢掉了传统的书法,把字写得歪歪斜斜,笔画写得特粗特细,奇形怪状,这还谈得上什么创新呢?要创新,我认为,首先要学习和研究我国的书法历史,和历代书法家遗留下来的书法理论,提高认识,在弄懂“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的基础上,解决书法的基本功的问题。书法的基本功是用笔和结字两项。这是从纯技术的观点提出的也是从书法艺术,由入门到深化整个漫长的全过程息息相关的角度上提出来的。

元朝的大书法家赵子昂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他一语道破了书法的两项基本功。为什么说,用笔和结字书法的基本功呢?先说说用笔,书法和一般实用毛笔字的重要区别就是用笔,书法要求笔力酋劲,写出来的笔划要有力量,有精神,有气势。而普通实用毛笔字,只要写得整齐清楚,就可以了。要做到笔力酋劲,不讲究用笔,是不会上路的。当然更谈不上走向成功的彼岸。笔力这个东西,是无止境的,既是初学者努力方向,也是每个书家终身所追求的妙境。再谈结字,结字是书法形式美的体现者,不讲究结字,便不是书法,结字不但如赵子昂所说“因时相传”,用篆、隶、楷、行、草等,而且还要富有变化,符合书法美的规律,它和用笔一样,都是无穷无尽地吸引着每个学书者,终生为之追求,同时给予每个学书者以无穷的乐趣。

  • 艺术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积极响应“中国梦·文化梦”的号召,全面推进文化市场和收藏市场双向交流与合作,传播我国特色文化,实现理想的文化梦,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同时为了推动文化艺术市场化进程,最大力度宣传展示中国当代文化名家的时代风采和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