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最新出版

傲骨呈逸品 翰墨自飘香——访著名图书情报学家、书法艺术大师 辛希孟
来源:艺术家提供 | 作者:chubanshe | 发布时间: 2018-02-05 | 2034 次浏览 | 分享到:
辛希孟从小热爱传统文化艺术,尤其酷爱书法。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便参加校美术社书画艺术活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又经多方求教吸收众长,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坚定选择 矢志不渝

是从小耳濡目染埋下的感情,还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兼而有之吧。辛希孟从小就对图书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辛希孟的家庭是一个革命的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是中国早期师范大学生,父亲也是一位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书香之后的辛希孟从小就酷爱读书,早在上中学时,图书馆就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他喜欢在书山学海中遨游的感觉,从中会体味发自内心的惬意与畅快。图书馆是汲取知识的源泉,辛希孟坚信不移。这些都为他以后从事图书馆事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随着知识的积累,他成为备受老师喜爱和同学爱戴的人。小伙伴们不知道的事就问他,当他圆满地解答一些问题后,心中便得到一种满足。无形中,这种动力,使他更加好学,更加勤奋,常常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当母校保定一中图书馆的藏书不能满足需要以后,他就去当时的市中心的河北省图书馆,时间一久便逐渐与工作人员熟了,借这些机会常常帮助他们打登录号、贴书标、写书卡等义务劳动,以换取阅读新书的便利。日久天长,风华正茂的辛希孟对图书馆的感情与日俱增,当他高中毕业时,毅然放弃报考新闻和文史专业的初衷,在升学志愿书的第一栏上,端端正正写下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几个字,并以优异的高考成绩如愿以偿。 

辛希孟在通过四年图书馆专业教育逐步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因此,当毕业之际,许多政府部门、军事机构和科研单位到北大要人,辛希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最高科学研究机构的文献信息部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现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多年以后,在谈到当初为何做出如此选择的时候,辛希孟说有两个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回想起来,仍心存感激。 

其一是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创始人王重民教授。1960年,辛希孟跟随王重民教授参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善本书展览,而后又来这里进行毕业实习。通过参观、实习和王教授的指教,进一步认识到科学院图书馆的实力、优势、潜能、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发现了自己所选择的价值所在,坚定了他终身从事这一行业的信心。

其二是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业务处长赵继生先生。当时,赵继生在北大作了一次关于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专业图书馆的现状和今后发展规划的专题报告。酷爱图书馆的辛希孟不仅认真听了报告,还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最后认定他要实现人生理想,必须要在图书信息行业坚持下去,他便毅然放弃分配到当时令许多人羡慕的国防科技信息研究机构的想法,选择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后来实践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辛希孟从一个不谙世务,又无实践经验的小青年成长为一名主持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主编《国家七五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验收评价报告》、《中国图书馆和情报结构名录大全》、《图书情报工作文库》等大型参考书3000余万字,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科技大学等多校兼职的教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研究馆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图书馆学科主编的中国图书馆界的顶级学者,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想与努力想必只有他自己才能说得清吧!能够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尽微薄之力,实现了其上路时的初衷和愿望,一方面,固然有个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得到多方支持和帮助的结果。

尽管行政事务、业务工作、学术活动、教学任务如此繁忙,辛希孟一刻也没有忘记科研工作,把它视为生命的需要。他多年潜心于图书情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著作等身、硕果累累。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以来,辛希孟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部(省)级研究课题10余项。独著与合著《智力资源开发与文献工作经济效果》、《图书情报工作概论》等10余部,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及其他多项冠名荣誉奖项。在全国,他率先提出文献经济学理论,1980年首次发表《试论文献工作的经济效果问题》。明确指出,为提高文献使用价值而充分利用劳动工时,文献合理布局、定额管理等6大建议。另一篇关于论述文献经济理论基础与文献情报发展战略内容的论文——《试论文献情报工作经济效益问题》和八十年代以来发表的论述文献信息工作在科研、国民经济和文教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等关于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图书情报事业改革开放及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著述,在文献信息领域均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为了探索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道路,他身体力行、殚精竭虑,付出了很大心血。

辛希孟在任中央国家机关和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兼编译出版委员会主任期间,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继续教育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由他主持和参与的年会、专题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等数以百计,多次接待美、英、德、日和港、台地区的学术团体。并率先在1987年与美国华人图书馆协会建立姊妹学会关系,举办了首届中美期刊管理研究班,曾先后赴苏(俄)、英国和港、台地区进行专业考察和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锐志创新 勇攀高峰

辛希孟常说,在我的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为《图书情报工作》的诞生而奔波。

辛希孟从小喜爱读书,知识面广博。还是在高中时,辛希孟曾主编校刊《钟声》,所以,到图书馆工作不久,根据当时工作需要和个人专长,便调到业务处研究辅导组,协助编辑《图书馆工作参考资料》。 

《图书馆工作参考资料》是一种以发表本馆本系统图书资料工作实际经验和技术为主的专业刊物。就是这本颇受馆内外欢迎的出版物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冠以宣传封、资、修的罪名被勒令停刊。拨乱反正后,经反复研究,决定创办一种新的刊物,定名为《图书馆工作》。 

在当时的那种环境,创新一种期刊,面临很大的风险。学识渊博、喜欢编辑行业、具备编辑经验,又具有创新精神的辛希孟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辛希孟说:无论过去和现在,总有一些人视编辑工作为为他人做嫁衣。而根据我的切身体会,办好一本专业杂志,不亚于建立一个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一部权威性的参考书或工具书,无异于树立本专业领域内的一座丰碑。作为一门学问和专业,没有自己的权威性的专业刊物和集大成的大型专业工具书,实难自立于学术之林。勇于创新探索的辛希孟励志做一位裁衣人,基于这种信念,凭着自己长期积累的图书馆学、文献学专业知识和有限的编辑、出版知识,决心要办一种本专业领域的权威性杂志。 

辛希孟深知,要办好杂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有全局的观念,做一名编辑,记者很容易,但作为一名杂志的带头人却很难,因为他要考虑周全,他要顾及到每个细节,包括组稿、改稿、校对、送取清样。 

要提高杂志的知名度,在保证稿件的质量的同时,还应有知名度的记者队伍参与其中。为保证编辑质量,扩大期刊的影响,辛希孟先后向著名历史学家尹达、诗人何其芳、语言学家吕叔湘、物理学家钱三强、生物学家汤佩松约稿,辛希孟的诚意及对事业的那份热诚深深了打动了三位知名学者,得到他们的热情支持。 

为了创标立誉、扩大宣传,无论走到哪里,辛希孟的书包里总装着几本《图书馆工作》,只要有机会,辛希孟就会拿出他的杂志寻求他们的意见。辛希孟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办刊物,确实清苦,但事办成之后的喜悦心情,也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得到的。 

经过3年多的实践和奋斗,《图书馆工作》逐步长大成人。根据形势需要,为了扩展业务领域,提高其影响范围,在1979年初,辛希孟正式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提交了改名和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告。很快就得到了批复,同意《图书馆工作》改名为《图书情报工作》。随后,辛希孟直接找到著名诗人、学者、我国佛教协会领导人赵朴初先生宅邸,请他题写刊名,朴老欣然答应。 

1980年《图书情报工作》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其内容丰富、栏目清新的风格赢得行家和读者的好评,这本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如今已发展成为饮誉海内外、屈指可数的大型专业期刊之一。 

辛希孟教授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并以相教相长,不耻相师为信条,耕耘不止,诲人不倦,只要是求教者皆一视同仁。由他创办的中央国家机关和科学研究系统图书情报学习班,高级研究班,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争取优良的教学成绩,他以身作则,鼓励学生求是创新,为实现个人理想夙夜匪懈。 

辛希孟在热心于正规学历、学位教育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早在他担任国家机关和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学会秘书长的时候,便创办了为期半年的图书情报培训班。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继续教育,他的报告或讲座内容丰富,理论结合实际,形式活泼,选题立论严谨,因此,非常受人欢迎。正是因为这样,只要他一出现在有关的学术活动或专业集会中,总有许多人围在他身边,向他问好、讨教。这种情况连同他每年收到的无数信件、贺卡,正是他在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服务这一领域辛勤耕耘回报的写照。

大笔如椽 德艺双馨 

辛希孟教授当选“2010年世界华人艺术领袖。这个称号对于辛希孟教授而言,不仅阐释了他在书法艺术天空耕耘并收获的沉甸甸果实,而且褒扬了他在艺术界的权威性及产生的导向作用。手捧这个荣誉,辛希孟教授在欣慰之余更觉肩负使命的重大与光荣,古稀之年的他老骥伏枥,激情如初,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渗透,为了世界书画艺术的交流碰撞,为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进步,他一路走来步履铿锵,豪情洋溢。 

辛希孟从小热爱传统文化艺术,尤其酷爱书法。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便参加校美术社书画艺术活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又经多方求教吸收众长,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恪守传统,功力深厚,其字端庄秀丽,平实大方,雅俗共赏,刚柔并进;即显示出他积极追求的一面的同时,也凸显了他乐观豁达、无所求的一面。辛老的书法流露出令人敬仰的道德境界和难以言传的意境。加之其广博的科学、文艺知识和创新意识,其书法作品多次在海内外获奖;其作品被海内外许多高等院校、文化机构及个人收藏;时任中华老人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2004年,也就是他退休的第二年,他以记忆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靓丽人生为宗旨,以个人创作,推介名人名作,举办小型沙龙和专题研讨会,联系海内外同行交流与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创建了北京溪梦轩书画艺术工作室。以此为窗口向海内外同仁展示与传播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 

在辛希孟的北京溪梦轩书画艺术工作室里,挂着滋兰树蕙,种德修福夙兴匪懈心旷神怡等寓意深刻的书法作品。墨香四溢,气韵生动,带给人视觉美感和内心的涵养。在这个溪梦轩工作室里,辛希孟教授倾情探究书画艺术的巅峰走向,孜孜不倦地挥毫泼墨,同时,以此为窗口,联结着人们对书法欣赏,感悟书法真谛的友谊。

书法还成为辛希孟教授进行国际交流的最佳方式。为推动中柬两国关系的发展,辛希孟教授创作了一幅书法福寿康宁,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前国王85寿辰之际,委托中国北京中自汇河科技文化研究院院长赵功德赠送给他,以表达中国人民友好之情。这幅书画福寿康宁送到了柬埔寨皇宫,西哈努克亲王备感欣喜,因为他很喜欢中国的书法艺术,顿时,他激动的喊柬中友谊万岁 

不仅如此,辛希孟还将艺术与社会公益事业联系到一起,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2006年,作为民间慰问全国劳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曾先后向邢燕子、郭凤莲、两院院士师昌绪等赠送书法作品,并主编出版《光前裕后振兴中华》大型摄影书画集。 

辛希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只要是助贫、助教、助残等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在20087月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公益事业研究会、人民代表报等单位联合颁发的《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荣誉称号。 

作为图书馆界的著名书法家,辛希孟曾无数次为高校、科研单位庆典和纪念科教界前辈、勉励好友而书写题为滋兰树蕙,种德修福的条幅、楹联。他认为,无论是图书馆工作,还是教育工作,都应该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人,鼓舞人,造福人类为己任,并且为完成这一天职而夙夜匪懈,自强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希孟教授用自己积淀一生的成果,托举真、善、美的实质,塑造人的品行,德励后人,为我国的国书情报事业,为中华文化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他以德艺双馨的前辈风范,凝铸了一道闪亮的人格地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希孟教授淡泊名利,执着追求,视学术和艺术为生命。他是在世纪天空里书写了浓墨重彩履历的哲人前辈,将继续孜孜不倦地为祖国文献信息学理论和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

  • 艺术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积极响应“中国梦·文化梦”的号召,全面推进文化市场和收藏市场双向交流与合作,传播我国特色文化,实现理想的文化梦,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同时为了推动文化艺术市场化进程,最大力度宣传展示中国当代文化名家的时代风采和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