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最新出版

偃师学书感赋
来源:艺术家提供 | 作者:李维君 | 发布时间: 2018-02-06 | 1034 次浏览 | 分享到:

余出身农家,幼时家贫,耕读惟以自给。然农人朴厚,传家授业皆儒佛之道,崇文尚武之风融于血液。积祖上阴德,弱冠之年受业于百年名校陇西师范。古郡陇西,肇自秦汉,为天下李氏之郡望,文风醇厚,诗书画印,辈出英才。受其熏染,喜好诗文,寄情翰墨,逾二十余年矣,虽通临古帖二三,而生性愚钝,乃信手涂抹,古人笔法,未曾领悟,书艺本源,不知其端,书道之门,未寻其迹。

丁亥金秋,拜师好雨轩林涛先生,林先生幼承家学,青年时代求学海上,遍临诸帖,寻访名师,深得沈尹默书风之濡染,融北之雄强与南之灵秀于一炉,自成风貌,雅俗共赏,闻名全国,享誉陇上。林师教学,专业实用,技法传授与书论解读,做人为文与从艺之道,莫不倾心,堪为楷范。心摹手追五载,始入书道之门。

数年前,寄居党校一隅,置得小屋一间,名曰“蕴文斋”,每日静坐小斋,读书习字,神交古人,然愈与古人对话,愈觉自己渺小,或间有二三好友同道,前来神聊,读书心得、文化视点、宇内热闻、生活趣事无不涉及,兴来展纸挥毫,翰墨飘香,谈笑风生,可谓惬意。余浪迹浮世,不喜张扬,惟遇志同道合、交心之人,可昼夜海聊。立三尺讲坛二十余载,以宣扬正义,弘扬人文为己任,创办“人文书院”十余年,举人文大旗,尽微薄之力。然世风浮躁、唯利是图,人文之志,曲高和寡,痛哉!痛哉!

壬辰四月,蒙友石老人恩泽,求学于偃师张海书法艺术馆,授业之师,皆为书界翘楚,蜀中厚甜、常州海良、永嘉忠康、亳州钟华,皆师出名门,学识渊博、技法高古。课业所授,皆终身受用之学。偃师之行,受益匪浅,必将师之所授,置之心田,深揣细摩,效忠古法,悟对法帖,心摹手追。余之习书,惟求修炼人生境界、寻求心灵归宿。偃师此行,遇国朝良师,实终生幸事。先生从教数十载,执掌中州名校多年,深谙太极拳法,写得一手好字,风度翩翩、儒雅谦和,似严父慈母,令人顿生敬意。师与家父同岁,余实乃小辈后学,虽阅得经书几卷、写得拙字几行,可比之先生气象,顿觉汗颜。余亦忝校长之列,十有数年,可于管理之道,宽严之度,常无定则,今亲身体悟先生之管理,不愧为出自太极故里之河洛英才,熟知阴阳之道,宽严有度、关爱有加。短短一月,先生之为人品格、为学之道、管理之法、艺术素养,皆濡染吾心,难以言表,唯铭之于心而施之于行,方可显师教之造化。

先生之教诲,已植余之脑际,待满载回乡,整理消化,用之问学之道,传之习书之人,人生境界、学问书艺定有大进,感念之心长存心间,知恩图报方待来日。

  • 艺术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积极响应“中国梦·文化梦”的号召,全面推进文化市场和收藏市场双向交流与合作,传播我国特色文化,实现理想的文化梦,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同时为了推动文化艺术市场化进程,最大力度宣传展示中国当代文化名家的时代风采和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