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最新出版

笔墨境界抒情怀——浅析李辉花鸟画风格
来源:艺术家提供 | 作者:张本平 | 发布时间: 2018-02-06 | 256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当今画坛,李辉不仅是一位山水画家,而且也是一位花鸟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现代意味和当代人的审美情感,诠释了由传统型态向现代型态转换的个性语言。几十年来,他通过自己不懈的探索与研究,逐步完善着心中从“外”到“内”的“变革”。在他的花鸟画作品中,笔者能够处处感受到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古典艺术的完美融合与相互渗透,能够时时倾听到自然万物与荷塘清趣向笔者传达出的如天籁般的低吟浅唱。他以中国传统的扎实底蕴,借助于西方色彩的理性渲染,使得笔下的每幅作品都彰显出一种如梦如幻的唯美意境。这种朦胧玄美的荷花意境让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与审美心律合拍的温馨共振。把玩式的笔墨向激越式笔墨的转换,使他的花鸟画作品获得了色墨浑融、沉厚苍辣的全新旨趣。

从李辉花鸟画作品讲,他是一位经历了中国画系统学习与西方色彩深入研究的画家,这就使得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驾熟就轻地体现出了扎实的中国画传统功力和科学理性的西方色彩与技法运用。这从他的水墨“荷花系列”作品中就能充分地体现出来。画面上墨色与线条的理性把握,大片黑、白、灰的感性冲融与和谐交汇,使得画面既体现了以书入画的传统写意情致,又洋溢出激情泼墨营造出的丰富机理。他的作品无时不刻地通过感性的画面向人们传达出了一种幽静深邃、温馨洁净的禅意精神和唯美情怀。东西方艺术的各种观念,各方面的技巧,经过他的消化吸收,都成为他的养料,都对他的花鸟画风形成产生了影响。读他的《日暮鸟飞还》《静听潇潇雨》《晨雀闹秋》《满堂绿荫六月凉》等作品,仿佛可以呼吸到清新的气息,感受到从自然生命内部绽放的神彩。在寻找他心灵轨迹和情感之旅的同时,也深深启发我们对大自然的挚爱与感恩。

当今中国画坛正面临着一个民族振兴、全面发展的有利时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也为我们的美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恢宏舞台。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期,李辉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自己睿智的构思和独特的视野,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绘制出了绚丽、典雅、厚重的精美花鸟画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奋的画家在付出了常人不知的心血之后所取得的辉煌艺术成就。当一个画家有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之时,其笔下必定会产生激情四溢的笔墨与色彩。李辉近期创作的“荷花系列”,以其前人未有过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花鸟画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地。在他的笔下,笔墨的自由随意、意蕴的含蓄蕴藉、色彩并举的娴熟技法,都是他拥抱生活、返归自然心态与精神的折射,可谓“造化在手、随意成图,神与物游,物我合一。”欣赏他的画,像读一首首现代派的意象诗,让人回味无穷。

在中国美术史上,关于中国画的艺术品评有若干标准。在唐代,张怀瓘提出了神、妙、能三品。到了朱景玄又在三品之外加上了逸品。所谓逸品,就是指在绘画的技法上应该不拘常法。在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中,则把逸品冠于四品之首。他在《益州名画录》中指出:“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由此可见,逸品之妙,就在于意也。李辉在花鸟画技法上做到了脱笔墨而出传统规矩,再以西方色彩代替中国笔墨入传统意象,这首先就是可喜的“拙规矩于方圆”。其次,他的这些探索与实践始终坚守了中国画的传统底线。在创作主题上,传统的文化情节和心底的民族情愫依然奕奕如生地闪耀在他的每幅作品之中。这既彰显了他作品深厚的传统内涵,又表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崭新绘画理念。由此可见,李辉的花鸟画在“内质”,已经属于“现代花鸟画”的范畴,与时代同步,与文化潮流同步,使他要求自己在作品中追求大境界、大气势、大笔墨,因而他的花鸟意象、笔墨韵致更具有画家生命转动的旋律和耐人咀嚼的形式意味。

李辉的花鸟画作品非常注重形式感之上的物象传神。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这一原则性的画理。绘画离不开造型,但却不能停留在具体物象的外形上,还必须要通过形体传神,否则,“迁想妙得”就是一句空话。李辉的花鸟画作品非常重视形式感的塑造,非常在意整幅作品的气氛铺陈和意境渲染,作品中始终暗含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传统文化,就是民族气息。一个真正合格、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血管里流淌着的,应该永远都是华夏传统文化的血液。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李辉花鸟画“荷花扇面”系列作品中的内在结构,是以几何为基础的营造,现代艺术中的“硬边语言”被他娴熟地运用于画面空间,以毋庸置疑的方式“插入”画面之中,以一种理性的冷峻改变了传统的温柔敦厚,超越其“物性”与“形态”,以一种极简洁的单纯显示了本质的意义,以一种新的构成体现了文本创造的价值,乃至内涵都具有了某种新质,颇具渐入佳境之感。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哲学式的对世界的整体性把握,以及把这种把握方式以理性的分析给以“绝对化”,并因此产生为一种形式,言说着艺术的某种本质和世界的某种本质。重要的是,不是所有人在言说这种本质时,都能找到合适的形式语言,而李辉则驾轻就熟地完成了这种转换。在他的“水墨秋塘”系列作品中,黑色块是一个世界,灰色块又是一个世界,白色块则是另一个世界,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是交错的,是同时呈现的,凸显出一种纯粹的、独立的美感和魅力,那种朦胧、虚幻的笔墨,扩大了“没骨”法的范畴与边界,平添了一种类似“抽象”意味的美感。他的作品绝无张扬之感,而是含蓄、朦胧、模糊见长,他执意去营造一种以“似与不似”“无法之法”“无为不为”的境界与美感,并渐渐形成极其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和个性语言。他的《晚香》《秋水藕花香》《日暮飞鸟还》等作品,均以水墨的渲染表现了天地自然的和谐之美,画面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寄寓着他独特的人格理念。在某种意义上,他的荷花在画面整体中具有山水的结构,荷叶被赋予山石的质感,白色的荷花倒象行云流水的生动气韵。他将山石之皴转换为荷叶表达时所把握的度,那就是吸取山石表现的厚重层次,而又非山非石的质感。在山水语言之类的辽阔、深邃、甚至气象万千的世界,也都被李辉转换在莲荷冰肌玉骨的审美创造中,诠释了他将水墨山水与写意荷花巧妙结合的创作心语。这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诸多画家中是难能可贵的。实际上,这正是李辉花鸟画作品最基本的艺术特质。

在关注与强调整体感的艺术追求中,李辉偏于理性分析的文本结构,显示出一种诠释世界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在他那里,艺术是个体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也是力求从新的角度和高度去重新诠释眼中的世界。花鸟画系列作品表明,李辉为此是努力不懈的。大江东去,不舍昼夜。时序的流转与世象的变迁,使一切都在变异中获得新生,艺术当然也应在变化中获得新的充实和新的意蕴。艺术史表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等,都是不可取的消极态度,唯有进取者,才能攀登精神的高地,领略到无限风光。李辉正是这样的攀登者,他在攀登中不断获得新的充实,他的艺术也因此日渐成熟,呈现出了新的景象,新的风貌。

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花鸟画学会副主席,李辉无疑是异常忙碌和辛苦的。在大量繁杂的行政事务之余,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沉心于对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这些年来,他先后在法国、瑞士、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家及香港等地区举办了颇具影响力的个人画展。他的作品三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大展,并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政府机关和专业美术馆收藏。他还先后应邀两次赴台湾学术交流,并应邀到法国、新西兰、意大利进行讲学。近年来,他还出版了《李辉画集》《李辉山水集》《大家风范——李辉作品集》等20多部专集。一跃成为专家、学者、读者刮目相看的当代实力派花鸟画大家。

  • 艺术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积极响应“中国梦·文化梦”的号召,全面推进文化市场和收藏市场双向交流与合作,传播我国特色文化,实现理想的文化梦,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同时为了推动文化艺术市场化进程,最大力度宣传展示中国当代文化名家的时代风采和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