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最新出版

一丝不苟 水到渠成
来源:艺术家提供 | 作者:裴建国 | 发布时间: 2018-02-06 | 613 次浏览 | 分享到:

人们的眼睛是在运用过程中,增加其敏锐程度的。要使自己的眼睛敏锐、准确,非得有意识地不断地训练才行。而作为一名真正的雕塑家,他创作作品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地相信自己的眼睛。刘开渠先生在做雕塑时,就经常用水平仪、垂线、尺子、卡规,来检查自己。他曾对我说:“你看我们雕塑家的标制,就是一个卡规,一把锤子,一只塑刀,这就对我们的工作有了很好的概括。那个卡规说明什么?就是要测量。我们不是不相信自己的感觉,艺术实践已经把感觉训练的很敏锐。但有时要量一量,可以验证你的感觉,纠正你感觉上出现的毛病,使你的眼睛更加准确,何乐而不为呢?”

刘先生指出,大艺术家的作品毛病少,就在于他会发现自己的毛病,会检查自己。“看不准时,就量一下,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刘开渠先生的作品,以稳健、挺拔、凝重、严谨构成自己的艺术特色,这与他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为了定准雕塑的位置,他就用线坠吊,卡规量,以那些最基本的方法,处理造型。刘先生讲道:“有人认为这是初学者才这么做的事。其实,我们就应当把自己当成初学者,不断有新探索,有新感受。千万不要把艺术当成熟练工人的工作。那样,无论你做多少作品,也不会是好的艺术,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匠人。”刘先生晚年的作品,尽管少些早期作品中那耿耿挺拔的气概和刚劲的力度,却仍不失那种不断探索的严谨、沉郁的风格。而这一时期刘先生自己在雕塑方面所追求的,是结构上向建筑一样地稳重挺拔,造型上像珍珠般明亮完整。

对于艺术的真谛,先生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常说艺术上要小同大异,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一个作者,只要他们的作品能够与前人或旁人稍微有些不同,就是个不简单的艺术家了。各种各样的风格都由自己产生、发展的背景。我们只要能够做到与别人稍有不同就是成功的。”怎样能够与别人不同呢?刘先生指出,就是要深入生活,要有真实的感受。他常拿艺术家成功的范例饶有兴味地启发我们:“你们看罗丹一只手拿着件小稿,对着身边的裸体模特,另一只手拿着塑刀认真地对照调整。难道罗丹不会做雕塑吗!不懂解剖吗?他为什么非要对着模特做?他是在把真实的感受做上去,现在,我们并没有达到像罗丹那样做雕塑的条件,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艺术应该是怎样的。”

  • 艺术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积极响应“中国梦·文化梦”的号召,全面推进文化市场和收藏市场双向交流与合作,传播我国特色文化,实现理想的文化梦,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同时为了推动文化艺术市场化进程,最大力度宣传展示中国当代文化名家的时代风采和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