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最新出版

饱满的笔触 交响的形色 ——论全山石的油画艺术
来源:艺术家提供 | 作者:曹意强 | 发布时间: 2018-02-05 | 3326 次浏览 | 分享到:
任何个人风格,乃至民族风格都是自然而然地从这种娴熟中生发出来的。全山石的油画既有其个人气质的印记,也具有中国油画特有的气息。

一、油画的问题

油画作为视觉艺术中的主要画种,犹如人类的其他学科一样,纵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地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各种风格,但必有某些恒常不变的基本价值与规范支撑着其生命延续,不论其技法如何更新,不论其风格如何翻新,它都应不失为油画,而一旦偏离这些基本的规范,油画也就丧失了其特有的表现力。在我国,油画早已成为与国画并驾齐驱的创作和教学科目,但与欧洲油画相比,我们总感觉到我们的油画普遍缺乏某种东西即有人笼统地称之为“油画感”。这种现象出现与我们对油画的媒介和表现语言的误解有密切关系。

我国著名油画家全山石苦心探索了半个多世纪,他所创作的油画作品可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启示。今年是全山石教授从艺60周年的日子,他出版这本画册旨在反省和回顾自己的创作。他嘱我作文时谦虚地说,“我画的不好,但想把画册出得好一点,作为一个自我批评的镜子。我让你为我画册撰文,你不必谈我的作品,只希望你借此机会探讨油画本身的问题”。

二、油画媒介的特性

在全山石跨出漫长而艰辛的油画探索的第一步之地即前苏联,不仅是写实主义代表列宾、苏里柯夫和赛罗夫,还是印象主义代表科罗温等,都采用了直接画法。全山石到列宾美术学院后,从他的老师梅尔尼柯夫·阿列希尼夫和乌加洛夫那里才领略到了油画的真谛,这些老师都是油画直接画法的能手,尤其是梅尔尼柯夫,他的画源出于乔尔乔内和提香的威尼斯传统,在这样的老师身边学习,鼓起了全山石研究西方油画,从而“画出地道的油画”的信念。

年轻的全山石直追威尼斯画派传统,他在博物馆里认真地临摹了提香的作品。从提香那里,他学到了真正的油画表现语言,并以惊人的速度体现再其课堂写生中。如他1956年所画的《穿红背心的妇女》,虽然带有明显的前苏联美术的典型风格,在色彩上也吸收了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色彩互补和对比手法,但提香绘画的灵魂深寓其中。这幅妇女肖像让我们联想到提香1543年的《保罗教皇三世》。在这幅肖像中,提香打破了拉斐尔式的构图和画面设计的平稳性,代之以某种紧张的张力、光、色彩和质感效果交织变幻,细观其各个局部,那眼睛、那嘴唇、那手臂等,无不仿佛是在粗糙的画布上摆上了一些颜料而已。造型的张力、光和色彩的丰富性都与提香传统一脉相承。这种变现技法随着全山石的油画探索之路而日益成熟,在其20世纪80年代的新疆写生作品中臻至完美。1980年的《老艺人》和1984年的《百岁老人》等都是其中的典型。而他

  • 艺术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积极响应“中国梦·文化梦”的号召,全面推进文化市场和收藏市场双向交流与合作,传播我国特色文化,实现理想的文化梦,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同时为了推动文化艺术市场化进程,最大力度宣传展示中国当代文化名家的时代风采和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