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 欢迎访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本社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详情请致电010-57233135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最新出版

笔墨耕耘 山河立传——论张凭的山水画艺术
来源:艺术家提供 | 作者:范迪安(讲话节录) | 发布时间: 2018-02-05 | 3279 次浏览 | 分享到:
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张凭先生更是由衷地焕发了创作的激情。在1984年他画了《黄河》,后来画了《砥柱》,一直到1992年画了《屹立》,他一次次走向太行、走向黄河,以一种新的视角看中国的山,那就是北方的雄浑的山,看中国的水,那就是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水。

1992年画了《屹立》,他一次次走向太行、走向黄河,以一种新的视角看中国的山,那就是北方的雄浑的山,看中国的水,那就是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水。我觉得他是对山水有自己崭新的情怀和崭新的己任。虽然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山水画家可以走向各地,甚至可以走向世界去画世界的山水。 但是张凭先生在这个时候抓住了自己新的课题,到太行去,到陕北去,沿着黄河。这可以说是一种把革命文艺的传统在新时期的弘扬,因为他的作品都是山水画创作的主旋律,是山水画创作中的强音符。

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独辟蹊径。早年画的比较多江南烟雨迷蒙优美的山水,但是似乎在他的骨子里更向往北方的山水,更向往雄浑的崇高的境界,所以他以新的视角来找到新的素材。与此同时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上呈现出崭新的容貌,那就是更具有象征性,更具有体现崇高的意境。在笔墨形式的探索上,他是围绕着自己新的追求展开的。所以80年代到晚年的作品,特别是这一批主题性创造,既发扬了他师承可染先生的笔墨经验,又进行探索乃至于试验,把水墨的表达和色彩的表达结合的更加有个性。在画面的构图、布局、章法上更加强调主体的突出、形式感的强烈。我尤其感觉到,他的许多作品充满了新的光感,就是墨和色新的组合,这种光感在内涵上很好的传达了他要表达的太行、黄河、丰碑,散发出具有时间历史永恒性的光芒。

另外他传达了一种精神,我没有来得及很认真的研究张凭先生的艺术历程,但是张先生的作品,不管是展出的还是发表的,都值得我们再认识、再研究、再评价。对张凭坚持探索的精神、不断创新,特别是到了晚年还在探索创新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是中央美院优良学术传统的重要体现。

三、朴素、求真的教育教学精神

我们要很好的学习张凭先生朴素、求真的教育教学精神。张先生是我们中央美院中国画教学的名家老师,他参与指导研究生或者是本科同学,都是抱着教师的情怀,他的学生也不仅仅是在美术学院,美术界也有很多年轻的学生。最重要张先生非常朴素,在老美院他就是一个不多言语的人,是默默无闻做好自己老师的助手,做好学校分配的工作,做好自己的艺术研究和创作,我想这些都是体现了非常朴素、朴实的艺术家的品质,这也是我们今天追思他的重要原因,我相信今天的追思会会得到很好的收获。

总而言之对张凭先生我们非常尊重,更重要的是把对他的怀念转化为对他艺术更多的研究上,让我们的青年学子更多地了解中央美院中国画教学与创作领域一代又一代先贤所付出的辛苦。我在中国美术馆工作期间,每一次有大型、综合性展览我都提醒我的同事们一定要把《忽报人间曾伏虎》拿出来,把收藏在中国美术馆张先生的其他作品拿出来,我每一次看到《忽报人间曾伏虎》这幅画都特别感动,至今这幅画虽经几十年的时间留存,不仅丝毫没有退去艺术的光彩,反而更增加了我们对创作者的由衷尊敬。在那么一幅小小的作品中,画出了我们多少中国人对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英雄的祭奠和怀念。张凭先生正是用他自己的感受和艺术的理想画出了这样一个可以传承下去的艺术经典。

  • 艺术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积极响应“中国梦·文化梦”的号召,全面推进文化市场和收藏市场双向交流与合作,传播我国特色文化,实现理想的文化梦,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同时为了推动文化艺术市场化进程,最大力度宣传展示中国当代文化名家的时代风采和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