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墨,有的讲,笔着重在勾出轮廓,要求线的优美,墨着重在渲染和表现面的功夫。笔以达气,墨以生韵。墨的运用在使画面气韵表现生动是重要的。古人所谓“墨分五色”。墨是黑的,怎么能分成五色呢?这是形容墨在表现物象时,能画出多种层次不同的色彩感,一砚黑墨,通过笔和水的调配,经过画家运用,以干、湿、浓、淡可表现出丰富的物象。所谓笔精墨妙,妙在出于自然,不是人做作而成。画家利用引笔的快、慢、转、折、摇等,使墨水从笔里自然流出,在宣纸上自然变化,出现各种复杂的墨色,意想不到的干、湿、浓、淡,其目的不是简单表现物像本身的光暗凹凸变化,而有作画者主观感情墨趣在里面。
古人讲的墨法很多,什么浓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是积墨法,二是泼墨法,这两类法各有所长,常常是积墨的浑厚用到泼墨中,“淡中求厚”,泼墨好了,而泼墨的润味用到积墨中去,积墨法的感觉就好了。积墨要积而不板,泼墨要泼而不簿。
以墨代色,也是中国画家的创造。中晚唐,在画家中曾普遍掀起一个以墨代色的运动。画家以墨色的不同变化,表现各种色彩感觉,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处理。如红花不是用绿叶衬托,而是墨叶衬托使花显得更红艳,这就不是自然主义的描写。
中国的墨很讲究,用在宣纸上,层次变化多,光色彩,清新诱人,通过它产生的艺术效果,把生活的形象变为艺术的形象。这就是中国画艺术感染力。
中国画除“意境”和“笔墨”两个特点外,还有构图(也就是中国画常讲的章法)、透视(中国画很多作品采用散点透视)、色彩、题跋、印章等。但这些不能说是最主要的特点,过去有人常说:“诗、书、画、印熔铸炉。”这就是说中国画和诗、书、印的关系。一张画不单有诗的意境,而且有诗句的补充。好的诗句锦上添花,再加上书写艺术的题跋和印章的补充,使一幅中国画更加完美。
要做“有笔有墨”,“笔精墨妙”,就是要笔墨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形、神、意,做到无败笔发墨。一幅好画,首先应该使人感到形神毕现,意境活出,令观众动情,而不应该首先让人感到一片笔痕墨迹。古人所谓“无笔痕”墨就是这个意思。